记者崔文静 北京报道 自4月12日IPO新规出台至今已经70余天,新规威力逐步凸显,一波密集的IPO撤否即被视为新规威力之一。
1. 贝格配资:贝格配资是国内知名的股票配资公司,提供专业的配资服务和一对一的风险控制指导。
数据显示,自去年7月至今年5月,单月IPO撤否项目数量最多为51个(今年4月)。然而,截至6月24日,6月以来的撤否项目数量已达83个。
大量增加的撤否项目,主要来自何处?从数据中不难发现,主板和创业板扎堆出现。除今年6月外,近一年以来主板、创业板单月最高撤回项目分别为17家和19家;6月1日-6月24日主板、创业板则撤回项目分别为35家和29家。科创板6月撤否数量较过往月份略有增加,北交所则无变化。
在受访人士看来,相较于其他板块,主板、创业板撤否项目增幅明显,一定程度上源于IPO新规盈利指标提升仅包括主板和创业板。6月以来撤否项目中,净利润低于主板最低上市标准(1亿元)的项目占比为37.14%,净利润低于创业板上市基准线(6000万元)的项目占比为17.24%。
值得注意的是,6月终止IPO进程的83个项目中,近九成此前状态为中止审查。曾有多位投行保代告诉记者,一些不再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步入排队撤材料阶段,此种状态下,其往往将审核状态调整为中止审查。
“此番大量中止审查企业撤回材料,意味着不达标企业正在有序退出。外加近期三大交易所重启项目受理与发审会,A股IPO正走在逐步清劣企稳的道路上。”业内人士告诉记者。
主板、创业板成集中区
一波IPO撤否密集来袭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这是4月12日发布的IPO新规威力凸显的一大信号。
仅6月24日,即有创业板中航科电、海纳医药、美晶新材,科创板华盾防务、德聚技术、兆讯科技,主板赞同科技共计7家企业撤回材料;6月20日-6月23日每日撤否项目数量分别为6家、9家、3家和3家。
6月1日-24日,A股撤否企业数量共计83家。其中,主板35家、科创板14家、创业板29家、北交所5家。今年5月份,撤否项目则为42家。
相较于过往月份,6月撤否项目数量大增主要源自主板和创业板。相较于5月份,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撤否项目合计增加41家,其中35家来自主板和创业板,占比高达85.37%。主板、创业板分别撤否项目分别多出18家和17家。
在受访保代看来,这与IPO新规财务指标提升仅包括主板和创业板密切相关。新版规定下,主板、创业板最低净利润标准提升至1亿元和6000万元,这也意味着,大批排队中的沪深主板企业无法满足新版IPO利润要求而不得不撤回材料。
具体来看,6月1日-6月24日间撤否的35个主板IPO项目中,13家公司最新一年净利润在1亿元以下,无法满足新版上市要求,此部分企业占比37.14%。这些企业包括大艺科技、上海生生、德和科技、侨益股份、斯贝科技、新纳科技、中路交科、金永和、金标股份、金万众、赞同科技、长鹰硬科、凯龙洁能。
创业板6月1日-6月24日间撤否的创业板IPO项目共29家,其中5家最近一年净利润在6000万元以下,无法满足IPO新规下创业板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基本要求,占比17.24%。5家企业分别为玮硕恒基、元澄科技、奥德装备、易诚互动、深演智能。
记者从某头部券商投行保代处了解到,其在筛选项目时会按照更为严格的利润要求。以创业板为例,需要在IPO新规6000万元的最低上市标准线之上再加2000万,按照不低于8000万元执行,8000万是去年IPO调节奏之前主板利润基准线。
以创业板净利润不低于8000万元计算,6月终止IPO进程的29家创业板企业中,未达标者达到22家,占比高达75.86%。
中止审核企业近九成
利润无法满足IPO新规上市要求,是诸多冲刺主板、创业板企业IPO折戟的关键所在。
不过,撤否项目中,不乏营业收入、净利润大手笔者。
比如,6月24日撤回材料的创业板项目美晶新材,其2023年净利润高达17.80亿元,不仅是净利润最低上市标准的近30倍,相较于主板1亿元的最低利润标准也遥遥领先。美晶新材营业收入更是高达36.71亿元,即使放在主板,这一营业收入同样可观。
美晶新材是“827新政”后正式启动IPO进程者,其撤回材料距离递交招股书不足10个月。2023年9月27日,美晶新材IPO申请方获受理。
再如,上证主板6月4日撤回材料的成都高速,其2023年净利润高达6.19亿元,营业收入更是达到28.94亿元。同样冲刺上证主板、于6月3日撤回材料的中智股份,其公开可查的最新报告期(2021年)净利润为8.40亿元,营业收入则高至155.46亿元。
根据受访人士分析,除利润因素以外,近期,监管对于拟IPO企业、板块契合度、股东穿透、历史规范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更为严格。以股东穿透为例,以前重点穿透时间为3年以内,如今则需要全部回溯穿透;此前出现轻微瑕疵可以解释过关,现在则几乎没有解释机会。受此影响,一些看似业绩远超最低上市标准的企业,不得不撤回材料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轮IPO撤回潮的另一现象是:近九成项目由中止审查变更为终止(撤回)。
数据显示,83家6月终止IPO进程的上市公司中,74家终止之前的状态为中止审查,占比近九成。其中,73家由中止审查变更为终止(撤回),1家由中止审查变更为终止注册。
记者此前从多位投行保代处了解到,去年“827新政”以来,一些综合质地相对不高、板块契合度偏低的拟IPO企业被陆续劝说撤回材料,这些企业并非一股脑提交撤回申请,而是有序排队,等待更为合适的时机。这也是从“827新政”到今年4月IPO新规发布期间,每月撤回项目数量没有明显波动的主要原因。
这些一边观望一边等待时机的企业,在IPO新规发布确认无法满足新版上市要求后,相继提交撤回材料申请。而在其确知上市难度很大时,往往将审核状态调整为中止审查,这也是如今撤否项目此前状态大多为中止审查的关键所在。
对于此轮IPO撤否潮,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无需过度担心,“这是IPO新规发威、IPO生态改善的信号。此前撤否项目数量看似不多,并不代表需要终止IPO进程的企业不多,只是相关企业没有正式递交撤回材料申请而已。”
多位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,让上市希望渺茫的排队企业及时撤回材料具有三大作用。
一方面,对于企业来说,及早撤回材料,能够节约成本,乃至为新的上市之路作准备。
另一方面,对于IPO生态而言,可以及时清劣,降低审核成本,提高IPO项目整体质量,继而提升后续新上市企业可投性。
此外,IPO新规发布后,短期的撤否潮可谓积极信号,但长期如此则会造成较大市场压力。伴随撤否项目的增加,IPO节奏也应适当调整,以让存在IPO计划的企业和一级市场投资人看到希望。
值得注意的是,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已经分别于5月31日、5月16日、6月17日恢复发审会;6月20日以来股票配资10倍杠杆,7家北交所项目新获受理。IPO积极信号正在显现。